<pre id="6sf4q"></pre>
    1. <pre id="6sf4q"><label id="6sf4q"></label></pre>
    2. <acronym id="6sf4q"><strong id="6sf4q"><address id="6sf4q"></address></strong></acronym>

          <pre id="6sf4q"></pre>

          歡迎訪問徐州天地巖土科技有限公司官網!
          鉆孔灌注樁施工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1-4-13 10:56:22      點擊次數:2124

          鉆孔灌注樁具有施工噪音低、振動小、樁長、直徑可按設計要求變換自如,樁尖能 可靠進入持力層,單樁承載力大等優點。但是,從鉆孔開始至成樁結束,因受到多種因素影響,極易引發質量問題甚至質量事故,因此質量控制成為施工中的難點。

          1、鋼筋籠上浮

          已經沉放到設計深度位置的鋼筋骨架,在澆砼過程中,骨架位置比原設計位置高出,俗成“浮籠“。

          1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1)鋼筋籠骨架內徑與導管間距小,粗骨料粒徑太大,主筋搭接焊頭未焊平,在導管提升與下沉回來過程中,法蘭盤掛帶鋼筋籠。

          2)鋼筋在安裝過程中,骨架扭曲,箍筋變形、脫焊脫落或者導管傾斜,使得鋼筋與導管外壁緊密接觸。

          3)有時因機具故障,澆砼時停歇,導管與鋼筋間砼已凝結,提升導管時將鋼筋帶出。

          4)澆砼速度過快,砼面升至鋼筋籠底,產生向上“浮力”,導致鋼筋籠浮上來。

          1.2處理辦法 

          1)剛開始澆砼就出現“浮籠”,主要是導管與籠之間有掛帶現象;應立即中止澆砼,反復上下搖動導管或單向旋轉。

          2)在澆砼過程中,隨著導管拔出,籠上浮,但砼面不動,亦是因導管與籠間有掛帶現象,應反復搖動導管,重復使之上下移動,以切斷二者聯系。

          3)在澆砼過程中,隨著砼面上升,籠上浮,即應控制砼澆量及速度。

          2、沉籠

          已經沉放到設計深度位置鋼筋,在澆砼過程中,鋼筋籠墜落,鋼筋骨架比原設計位置低,俗稱“沉籠”。

          2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1)吊筋與主筋之間或分段鋼筋之間焊接不牢固或吊環脫落。

          2)上下振動導管時,導管掛帶鋼筋,對鋼筋施加一很大外力,吊環松脫,而一旦導管與鋼筋籠脫離時,籠沉入孔中。

          2.2處理辦法

          1)如籠沉入砼深度不深(小于2米時),可暫不處理,繼續澆砼,待基坑開挖后,在原樁位上人工或機械挖土,鑿出樁頭鋼筋接高上來,樁頭砼須鑿毛,再澆灌高出原標號一個強度等級的砼。

          2)在開挖基坑后鑿除樁頭浮漿時發現沉籠,但不知沉入深度,此時須重新補樁 或請設計人員核定在基礎結構上采取加固措施。

          3、導管拔空

          在澆砼過程中,導管脫離砼面,泥水進入導管中,造成樁身變小或斷樁。

          3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施工人員操作失誤,過快上拔導管。

          3.2預防措施

          嚴格控制導管提升速度,在提升前應測量砼面高度,計算導管埋入砼長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。

          3.3處理辦法

          1)當導管拔空時,應迅速將導管插入砼中,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徑抽水設備,將導管中水抽出,繼續澆砼。

          2)迅速提出導管,重新設隔水球沖出導管后,應將導管繼續下降,直到導管不能插入時 在少許提升導管,繼續灌注砼。

           4、埋管

          在澆砼過程中,導管買在砼中,沒有及時拔出,砼硬化后,形成廢樁。

          4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1)砼初凝時間短 ,或施工機具 、電力供應等原因所致間歇時間長,重新澆注砼時下部砼已硬化,導管拔不出來。

          2)導管被鋼筋掛住。

          3)澆砼過程中孔壁坍方,大量泥砂將導管埋沒。

          4.2預防措施

          1)砼初凝時間一定要保證正常澆注時間的2倍,夏季施工時應加緩凝劑,保證砼的連續供應、澆搗。

          2)避免導管掛帶鋼筋籠。

          3)防止孔壁坍方措施:護筒原土深度至少1m。根據現場土質特征,正確選用護壁泥漿。泥漿濃度不宜過低,嚴禁放清水入孔。在相鄰剛澆灌完畢的鄰樁旁成孔施工,距離不得小于4倍樁徑,或最少間隔時間大于36h。

          4.3處理辦法

          1)當導管掛帶鋼筋籠,如果發現鋼筋籠埋入砼不深,可提起鋼筋籠轉動導管,使導管與鋼筋籠脫離,否則只好放棄導管。

          2)導管埋入砼中拔不出,一般作廢處理,同設計人員核定后重新補樁。

          5、樁位偏位偏差較大

          基坑開挖后,對照軸線檢查樁位,樁位偏差超出規范允許范圍。

          5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1)施工人員放樣有偏差或機械鉆孔定位不準確。

          2)開挖基坑時,一次性挖土深度過大,土側壓力造成樁位錯動。

          5.2預防措施

          1)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,增強現任心,鉆孔定位準確。

          2)開挖土方應分層開挖,每次挖土深度控制在4m左右。

          5.3處理辦法

          如樁位超出規范允許偏差范圍較大,應請設計人員核定,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;如果是單樁基礎,一般應重新補樁。

          6、樁頭冒水

          在基坑墊層砼澆灌完畢,樁頭部位出現滲水現象。

          6.1原因分析

          1)砼澆注不密實,樁身(尤其是樁頭部位)有裂隙或夾泥,砼中石子粒徑太大,級配不均勻。

          2)澆砼時,泥漿相對密度過大,砼與主筋之間有夾泥,地下水沿著夾泥冒出。

          3)在基坑開挖時,挖土機械碰撞樁身,造成樁頭部位有裂隙。

          4)截樁時風鎬等機械過度沖擊樁頭部砼,致使樁頭砼產生裂縫而滲水。

          6.2預防措施

          1)嚴格控制砼質量,粗骨料粒徑以5~25mm為宜,澆搗過程中經常上下振動導管。

          2)嚴格控制泥漿相對密度和稠度,使其保持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。

          3)土方開挖時,嚴禁挖土機械碰撞樁身。

          4)截樁時,一般控制截樁部位距設計樁頭距離在1m左右,此1m段長度砼須人工鑿除,嚴禁用風鎬等機械修鑿。

          6.3處理辦法

          1)如發現有樁頭冒水現象,應請檢測單位測樁身砼強度、樁身有無缺陷,對僅限于樁頭一段長度范圍內出現裂隙的,應鑿除樁頭砼,直至露出堅實砼后再灌高出原等級一個強度等級的砼。

          2)如樁身質量有嚴重缺陷,應請設計及檢測中心核定是否須重新補樁。


          上一條:地質勘察中解決地下水問題的措施有哪些
          下一條:什么是工程測繪

          返回列表

          您感興趣的新聞

          友情鏈接 :

          非洲一级婬片免费放天天,国产v日韩v欧美v精品专区,91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,三级黄片免费看
          <pre id="6sf4q"></pre>
          1. <pre id="6sf4q"><label id="6sf4q"></label></pre>
          2. <acronym id="6sf4q"><strong id="6sf4q"><address id="6sf4q"></address></strong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    <pre id="6sf4q"></pre>